•   锡林浩特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首都北京正北方,是锡林郭勒盟盟府所在地,全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交通中心。总面积14785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面积49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5平方公里,辖3个苏木、1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6个国有农牧场。常住人口26.7万人,含蒙、汉、回、藏、布依、朝鲜、维吾尔、鄂温克等30个民族,其中蒙古族占28%,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素有“草原明珠”的美誉。 

      【发展势头强劲锡林浩特市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期,具有得天独厚的后发优势,特别是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盟委、行署的坚强领导,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建设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28.1亿元,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110.1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100亿元,增长9.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4亿元,增长1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5亿元,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1.4亿元,增长21.6%。城乡居民收入39390元和22245元,增长8%和7.8% 

      2017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49.3亿元,增长8.5%。第一产业增加值19.5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119.7亿元,增长9%,其中工业增加值102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10.1亿元,增长8.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7亿元,增长1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亿元,增长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4亿元,增长11%。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935元、24358元,分别增长9%、9.5%。 

      自然条件独特位于北纬43°0244°52,东经115°18117°06,处于内蒙古高原中部,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低山丘陵,北部为平缓的波状平原,平均海拔高度988.5米。地处中纬度西风气流带内,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降水量309毫米,无霜期144天。全市有可利用草场面积2068万亩,动植物资源多样,草原类型齐全,地跨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沙丘沙地草原,具备得天独厚的畜牧业生产和发展条件。 

      区位优势凸显地处东北、华北、西北交汇处,距北京、呼和浩特、沈阳直线距离分别为460公里、470公里、620公里,能有效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经济圈。与二连浩特和东乌旗珠恩嘎达布其口岸距离分别为340公里、338公里,具备加强与蒙古国经贸、文化合作的良好基础。 

      锡林浩特市交通通讯便捷。境内公路总里程1500公里,国道207、303和省道101、307贯穿市境,锡张高速、丹锡高速建成通车,锡阿公路加快建设,辐射北通二连浩特、珠恩嘎达布其两个对蒙一级陆路口岸,东连东北三省、西接呼包鄂地区、南达京津唐的高等级公路运输通道已经形成。铁路总里程375公里,已建成锡桑铁路、锡多铁路、锡乌铁路、锡二铁路、胜利西一号和西二号铁路专用线、胜利东二号铁路专用线等7条,锡张快速进京铁路、锡林浩特至呼包既有线提速改造等工程有序推进,年内开工建设。4C级机场可起降767型客机,开通飞往北京、呼和浩特等地航线6条,计划年内开通锡林浩特至乌兰巴托等地国际航线。电网横贯东西,连通蒙西,建有500千伏变电站2座、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12座、35千伏变电站17座、10千伏开闭站1座,输电线路总长1820公里,配电线路总长4821公里。锡盟至山东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和神华、大唐、北方电力、蒙能4个坑口电厂加快建设,年内部分项目建成投产,届时将具备面向东北、华北和蒙西“三网”输出的优势。 

      自然资源富集畜牧业资源得天独厚,可利用优质天然草场面积2054万亩,是国家重要的绿色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全力实施减羊增牛战略,十三五时间,计划引进优质肉牛3万头,到2020年,全市牧业年度优质良种肉牛存栏达15万头以上,年育肥出栏 5万头以上。生物多样性保持完整,野生种子植物1248种,常见植物671种。 

      矿产资源富集,主要矿产有石油、煤炭、锗、钼、铬等30余种。煤炭探明储量300亿吨,其中胜利煤田225.9亿吨,是目前全国煤层最厚、储量最大的褐煤煤田,也是内蒙古自治区3个200亿吨以上煤田之一,已列入国家大型煤电基地。石油探明储量2亿吨。锗探明储量3458吨,占全国储量的68%,占世界储量的38%。铬探明储量135.39万吨。钼探明金属量17.5万吨。锡探明金属量1.08万吨。铜探明金属量0.65万吨。萤石储量91.78万吨。 

      清洁资源丰沛。是太阳能一类地区,年发电有效时数达3000小时左右,年太阳辐射总量平均达到150千卡/平方厘米以上,适宜建设大型光伏产业基地。风能资源富集,总蕴藏量达2.5亿千瓦,年平均风速3.5米/秒,7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8.9米/秒,年有效风能利用小时数达到3000小时左右,局部3300小时,规划装机容量300万千瓦,是自治区规划的装机百万千瓦风电基地。 

      人文特色鲜明锡林浩特市是蒙古族历史文化及民俗风情保留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也是蒙古族人文特色最为鲜明的草原旅游胜地,是蒙古族民俗保留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有内蒙古中西部四大藏传佛教寺庙之一、国家4A级旅游景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贝子庙;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成员单位、被国际植物界誉为欧亚大陆样板草原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音锡勒自然保护区以及锡林河国家级湿地公园、白银库伦淖尔国家级遗鸥保护区、灰腾锡勒天然植物园和正在申报的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火山地质公园;有极具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的传统“祭敖包”和盛大“那达慕”;有国际游牧文化节、马都大赛马等品牌活动,已成为我市独特靓丽的名片,获得“最具魅力节庆城市”荣誉称号。2016年成功承办四国女篮对抗赛、中国马术大赛等10余项重大赛事活动。锡林浩特市是一代长调歌王哈扎布的故乡,被文化部、文化厅分别评为民间艺术之乡和民间文化“潮尔道”之乡,被中国马业协会授予以锡林浩特市为中心的锡林郭勒盟中国马都荣誉称号,先后荣获全国科技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全区文明城市、全区园林城市、全区创业型城市等称号。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加快锡林河30公里生态景观带、锡林风景线、生态水系等重点景区建设,积极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不断提升旅游业发展档次和水平。 

    ...(更多详情)
  •    清 代

      新石器中、晚期,今锡林河水库西侧发现有人类活动遗址。先后出土砍砸器、刮削器及石核、石片等石器,证明距今4000~6000年以前已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从事涛游猎养畜和原始手工业生产。阿巴哈纳尔部:“汉,上谷郡北境,晋为拓跋氏地,隋及唐初为突厥所据,辽为上京道西境,金为北京路西北境,元属上都路,明入于蒙古。”康熙六年(1667年),栋伊思喇布初授札萨克固山贝子世袭罔替。康熙五年(1666年),色棱墨尔根亦来归。康熙六年(1667年),诏授札萨克多罗贝勒世袭罔替,遣官指示阿巴嘎部移牧他所,以旧牧地给阿巴哈纳尔。栋伊思喇布掌左翼,佐领九,驻乌勒陀罗海(《大清会典》作阿尔噶灵图山)。色棱墨尔根掌右翼,佐领七,驻昌山(又名永安山)。阿巴哈纳尔左翼设旗,自康熙六年(1667年)至公元1946年,12代札萨克共执政280年。

      民国时期

      民国22年(1933年),锡林郭勒盟建立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贝子庙地区被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控制。民国27年(1938年),驻贝子庙日本军队组织伪锡林郭勒盟政府、伪旗政府。民国35年(1946年),内蒙自治运动联合会转移到贝子庙,锡盟分会和政府组织工作队在阿巴哈纳尔左旗改造旧政权,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阿巴哈纳尔左旗支会隶属锡林郭勒盟分会。民国36年(1947年),在贝子庙成立了中共锡(锡林郭勒)、察(察哈尔)、巴(巴彦塔拉)、乌(乌兰察布)工委。民国37年(1948年),阿巴哈纳尔左旗归中部中心旗工委。

      新中国成立后

      1949年,阿巴哈纳尔左翼旗划归锡林郭勒盟中部联合旗;阿巴哈纳尔右翼旗划归锡林郭勒盟西部联合旗。1952年5月26日,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电准,中部和西部联合旗合并,统称锡林郭勒盟西部联合旗。原阿巴哈纳尔左翼旗庙由贝子爵管辖,故得名“贝子庙”。1953年9月15日,经锡林郭勒盟人民政府批准,“贝子庙”改称锡林浩特(相当于苏木级),统称西部联合旗锡林浩特人民政府。1956年7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将西部联合旗改称阿巴嘎旗。同年8月21日锡林浩特受锡林郭勒盟直接领导,苏木级建置不变。1959年4月15日,锡林浩特升格为旗(县)级浩特,盟直接管辖。1963年10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锡林浩特改设为阿巴哈纳尔旗。1979年12月14日,阿巴哈纳尔旗的“哈”字为“嘎”字。1983年10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阿巴嘎纳尔旗,改设锡林浩特市(县级)。

    ...(更多详情)
  •   锡林浩特市位于北纬43°0244°52,东经115°18117°06,处于内蒙古高原中部,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低山丘陵,北部为平缓的波状平原,平均海拔高度988.5米。地处中纬度西风气流带内,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降水量309毫米,无霜期144天。全市有可利用草场面积2068万亩,动植物资源多样,草原类型齐全,地跨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沙丘沙地草原,具备得天独厚的畜牧业生产和发展条件。 

    ...(更多详情)
  •   锡林浩特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首都北京正北方,是锡林郭勒盟盟府所在地,全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交通中心。总面积14785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面积49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5平方公里,辖3个苏木、1个镇、7个街道办事处、6个国有农牧场。常住人口26.7万人,含蒙、汉、回、藏、布依、朝鲜、维吾尔、鄂温克等30个民族,其中蒙古族占28%,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素有“草原明珠”的美誉。 

      锡林浩特市地处东北、华北、西北交汇处,距北京、呼和浩特、沈阳直线距离分别为460公里、470公里、620公里,能有效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经济圈。与二连浩特和东乌旗珠恩嘎达布其口岸距离分别为340公里、338公里,具备加强与蒙古国经贸、文化合作的良好基础。

       

    ...(更多详情)
  •   锡林浩特市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期,具有得天独厚的后发优势,特别是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盟委、行署的坚强领导,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建设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28.1亿元,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110.1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100亿元,增长9.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4亿元,增长1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5亿元,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1.4亿元,增长21.6%。城乡居民收入39390元和22245元,增长8%和7.8% 

      2017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49.3亿元,增长8.5%。第一产业增加值19.5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119.7亿元,增长9%,其中工业增加值102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10.1亿元,增长8.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7亿元,增长1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亿元,增长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4亿元,增长11%。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935元、24358元,分别增长9%、9.5%。 

    ...(更多详情)
  •   锡林浩特市是蒙古族历史文化及民俗风情保留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也是蒙古族人文特色最为鲜明的草原旅游胜地,是蒙古族民俗保留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有内蒙古中西部四大藏传佛教寺庙之一、国家4A级旅游景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贝子庙;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成员单位、被国际植物界誉为欧亚大陆样板草原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音锡勒自然保护区以及锡林河国家级湿地公园、白银库伦淖尔国家级遗鸥保护区、灰腾锡勒天然植物园和正在申报的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火山地质公园;有极具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的传统“祭敖包”和盛大“那达慕”;有国际游牧文化节、马都大赛马等品牌活动,已成为我市独特靓丽的名片,获得“最具魅力节庆城市”荣誉称号。2016年成功承办四国女篮对抗赛、中国马术大赛等10余项重大赛事活动。锡林浩特市是一代长调歌王哈扎布的故乡,被文化部、文化厅分别评为民间艺术之乡和民间文化“潮尔道”之乡,被中国马业协会授予以锡林浩特市为中心的锡林郭勒盟中国马都荣誉称号,先后荣获全国科技先进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全区文明城市、全区园林城市、全区创业型城市等称号。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加快锡林河30公里生态景观带、锡林风景线、生态水系等重点景区建设,积极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不断提升旅游业发展档次和水平。 

    ...(更多详情)
  •   畜牧业资源。锡林浩特市地处锡林郭勒大草原腹地,可利用优质天然草场面积2054万亩,是国家重要的绿色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全力实施减羊增牛战略,十三五时间,计划引进优质肉牛3万头,到2020年,全市牧业年度优质良种肉牛存栏达15万头以上,年育肥出栏 5万头以上。生物多样性保持完整,野生种子植物1248种,常见植物671种。
      矿产资源。主要矿产有石油、煤炭、锗、钼、铬等30余种。煤炭探明储量300亿吨,其中胜利煤田225.9亿吨,是目前全国煤层最厚、储量最大的褐煤煤田,也是内蒙古自治区3个200亿吨以上煤田之一,已列入国家大型煤电基地。石油探明储量2亿吨。锗探明储量3458吨,占全国储量的68%,占世界储量的38%。铬探明储量135.39万吨。钼探明金属量17.5万吨。锡探明金属量1.08万吨。铜探明金属量0.65万吨。萤石储量91.78万吨。
      清洁资源。是太阳能一类地区,年发电有效时数达3000小时左右,年太阳辐射总量平均达到150千卡/平方厘米以上,适宜建设大型光伏产业基地。风能资源富集,总蕴藏量达2.5亿千瓦,年平均风速3.5米/秒,7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8.9米/秒,年有效风能利用小时数达到3000小时左右,局部3300小时,规划装机容量300万千瓦,是自治区规划的装机百万千瓦风电基地。
      
    ...(更多详情)